麻將的起源已經不可考了,有人說是在春秋戰國時發明,也有人認為是在明朝萬曆年間,但不容置疑的是原稱為「麻雀」的麻將,是在民國初年才由中國傳入台灣的,再慢慢從廣東的十三張演變成現在的十六張玩法。
據說,麻將原先的名字是「抹將」,抹的是水滸傳中的108條好漢。元末明初時有個名為「萬秉迢」的人非常推崇施耐庵筆下的梁山好漢,所以將水滸傳中的英雄融入這個遊戲當中。麻將中的108張牌就是分別隱喻著108條好漢,如牌中的九條暗喻「九條龍史進」,而二條則喻為「雙鞭呼延灼」,一餅則是指「黑旋風李逵」,而萬、餅、條也是創造者萬秉迢的諧音。
每類牌從一到九都各有四張,共108張,加上從四面八方匯聚梁山的東、西、南、北、中再各加上四張牌,再添20張,還有隱喻著富有與貧窮的發、白加上各種花牌,整副牌共計有144張。
台灣麻將與廣東麻雀的玩法略為不同,在規則、佈局與台數的計算方面台灣都已獨樹一格。但於麻將比賽前四人須先取得規則共識,避免賽中不必要的爭執。
雖然麻將總是會與賭博扯上關連,讓大家有不好的印象,但這個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娛樂是應該要被正視的。
總統蔣介石曾經說過,麻將是最能表現中國人智慧的一種娛樂之一,而麻將的確也是一門學問。麻將用144張牌所分配出來的牌局,幾乎是不會遇到相同的牌局,玩家必須運籌帷幄才有機會獲得最終的勝利。
通常4個人打完3將(12圈),技術和運氣的比例應該是35:65,但在大家的運氣都差不多時,這35%則成了獲勝的最大關鍵。
現今麻將運動在我國已經十分的普遍,包括了各個階層與領域的人們,也是非常具規模與影響力的益智運動之一。但要如何拋開賭博的刻板印象讓麻將成為一種健康的活動是值得人們再去探討與研究的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