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發燒新片

用棉條就不是處女了嗎?其實,女人早在古羅馬時代就開...

發佈者: sexykink | 發佈時間: 2017-3-14 13:42| 查看數: 458| 評論數: 0|帖子模式

神秘又神奇的棉條,竟有豐富的歷史!(圖/Ubykotex粉絲專頁)



炎炎夏日,女孩們最討厭月事來臨,整整七天的黏膩悶熱,真的會讓人坐立難安、脾氣火爆!很多人都聽說過,只要使用棉條就可擺脫這種不適,但就算是今日的美國,女性平均一生用掉16,000根棉條的地方,棉條也不是什麼受歡迎的話題。台灣就更不用說了,藥妝店內棉條的種類仍然少得可憐。

棉條為什麼這麼神秘?今天我們就來了解棉條的故事吧。
人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用棉條的?
用東西堵住經血,其實並不是劃時代發明。早在古羅馬時代,就有記載以羊毛製作的棉條;同時期的埃及則使用軟化的莎草紙,古代日本也使用綁起來的紙張;印尼和非洲則分別用蔬菜纖維與草捲。而18世紀的歐洲,就已經出現與今日所差無幾的棉條:以一捲吸水力強的纖維製品夾著線頭。
然而古早的棉條多半跟月事無關,通常用來阻擋精液達到避孕效果,或是用作醫療用途,例如吸收產婦體內殘餘的血塊。1879年,可洗式衛生棉初次在西方上市時,英國醫學雜誌也披露新發明的棉條「導管」,包含鴨嘴鉗和一根木棒,讓醫生或助產士把棉條推入女性體內。


「休想把這東西塞到女人身體裡!」
此時棉條都還停留在醫院,而且經常是護士親自製作,未當成商品販售。據傳金百利(Kimberly-Clark)公司的僱員約翰威廉森(John Williamson),是第一個想出棉條雛形的人,威廉森把棉布纖維塞進保險套,再把保險套表面戳洞以利吸收月經。他興沖沖地拿給在金百利擔任顧問的父親看,不料父親罵他:「休想我把這東西塞到女人身體裡!」於是,金百利錯失了成為女性救星的機會。
時間來到1933年,美國醫生厄爾哈斯(Earle Haas),聽聞友人使用海綿吸收經血,加上有感於身為芭蕾舞者的妻子時常受又大又重的衛生棉所苦,便發明了世上第一款導管式棉條Tampax,導管的靈感是來自望遠鏡的鏡身。
當棉條開始販售時,毫無意外地引來大力抨擊,包括會傷害處女膜,以及讓女性感受「不該感受的」性快感──時至今日,這仍然是許多人對棉條的質疑。而且當時使用棉條的女性,大部分是過去被認為「不三不四」、拋頭露面的職業:舞者、演員、性工作者以及運動員。即使商人說破了嘴地強調,處女膜有彈性、不至於被棉條破壞,1930年代棉條還是沒有像衛生棉一上市就大賣。


棉條崛起:女性的進擊
戰爭讓男性為國捐軀,卻也是女性獲得自主權的大好機會,二次大戰期間,女性大量投入職場勞動,漸漸出現盒裝的棉條,但也是裝在紙袋內,用郵寄方式購買。1945年,使用棉條的人數已經是原先的五倍之多。這一年德國婦科醫生,茱蒂絲艾塞米塔(Judith Esser-Mittag)發明了沒有導管的指入式棉條,也就是今日身為棉條三大巨頭之一的愛寶棉條(o.b. tampon)。


棉條開始蓬勃發展,出現各式各樣的廠牌,大多給予消費者衛生、無感的印象,1970年代各廠紛紛推出香氛除臭的功能。不過許多消費者反映對香氛過敏,也引發了醫學研究,證實經血只有接觸空氣後才會產生異味。類似的研究源源不絕。同個時期,美國的女性主義團體也開始為月經平反,畢竟,全世界有一半人口、每個月都會發生一次的生理現象,為什麼需要躲躲藏藏或覺得羞恥呢?
1983年,美國第一位女性太空人莎莉萊德(Sally Ride)也把棉條帶上宇宙。當萊德為這「為期一周」的太空旅行做準備時,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工程師卻問她:「帶100個棉條夠用嗎?」此時的棉條,已是新時代女性的象徵,但對男人來說仍舊是謎霧一團。


吸收力更強,卻引發意想不到的災難
1975年寶僑公司(P&G)研發的超強吸水材料,卻讓棉條受到更加嚴格的控管。這項新原料稱為「羧甲基纖維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簡稱CMC),是種可食用、吸水力驚人的合成纖維,放在棉條中間加強吸收力。
吸力超強的棉條廣受歡迎,對經血流量大的女性是一大福音,1980年中,市面上幾乎找不到任何一種棉條不含CMC或類似原料。可是日本卻警覺起來,禁止這種化學合成的棉條進口,美國國會也在1976年將棉條的定義由化妝品改為醫療器材。他們不知道的是,真正的災難才正要開始。
使用棉條會中毒?是它搞的鬼!
中毒性休克症候群(Toxic-shock syndrome,TSS),是種主要由金黃色葡萄球菌與A群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感染疾病,症狀包括發燒、嘔吐、腹瀉、皮疹甚至休克。單單1980年,美國就爆發超過800件因使用棉條而引發的TSS案例,包含38例死亡。


直到1989年,醫學研究才證實,因為新型棉條的超強吸收力,置入身體過久容易造成陰道黏膜乾裂,導致細菌進入血液循環系統引發TSS。30歲以下的年輕女性由於免疫系統尚未發展完全,比較容易受到感染。
幸好,後續研究顯示,約三分之一的人體內原本就有金黃色葡萄球菌,只有不到3%的女性帶有含毒的特殊菌株。即使正確使用下,TSS發生的機率非常低,但寶僑公司的暢銷產品仍然在1985年被迫下架。
「要是議員們有陰道」,法規更完善?
1989年底,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DA)要求所有廠商統一棉條規格,從6公克到15公克,分成量少、普通、量多與量極多型四種,以免消費者買到不適合的產品。同樣是1980年代,學者指出棉條內的羧甲基纖維素、聚脂纖維、人造絲等材料,會助長細菌孳生,迫使企業改為使用別的材料。但棉條包裝從未標示原料,人造絲至今還是靠得住(Kotex)棉條的材料之一(台灣未販售),其他廠商則是三緘其口。


種種風波讓消費者驚覺,自己有多不了解棉條內容物,許多人努力向廠商施壓,標示清楚商品原料,例如漂白過程可能產出的戴奧辛。今年年初倡議團體把《羅賓丹尼森法案》再次送進美國國會,主張推行更多女性衛生產品的研究、建立透明完整的機制,以免禍害女性身體甚至是我們的下一代。法案是為了紀念羅賓丹尼森(Robin Danielson)而命名,她在1998年死於TSS。
「這份法案在1997年就送進國會過一次,」而同類型法案早已被提過十次不只。紐約大學微生物學家菲利普鐵諾(Phillip Tierno)嘲諷地說,「要是議員們有陰道的話,第一次就鐵定通過啦!」
陰道是什麼形狀,你知道嗎?
TSS的衝擊讓全世界使用棉條的人數大幅下降。1997年寶僑公司收購了Tampax棉條的母公司,為了擺脫舊時的陰影,他們積極尋找更現代、更新穎的包裝方案,終於推出了我們今日較為熟悉的塑膠導管式棉條,「和我媽用的不一樣」成為主打新時代女性消費者的最大賣點。
今日所見的圓柱狀棉條,已存在將近一世紀,但是──陰道卻不是圓柱形的!寶僑公司前顧問金凱利(Jim Keighley)說,開發者曾說服一些女性讓他們製作陰道翻模,結果讓人大吃一驚。

「我們都以為陰道內壁是圓的,但那只是開口而已,因為體內其他器官的壓力,越往深處會越寬,像是繭型睡袋的形狀。」於是科學家不斷研發最適合人體的棉條,今日,指入式棉條展開後還是圓柱體,但導管式棉條展開後有各種形狀,如花苞、魟魚或風箏狀,更能緊貼陰道內部。
除了吸血,棉條還能有其他功能嗎?
各地消費者因為不同原因,有著不同喜好。80%的美國女性都使用棉條,北美使用者大多擔心弄髒手指而愛用導管式棉條;不過歐洲女性則會告訴你,不用塑膠導管的指入式棉條才是「愛地球」的好選擇。
為了拓展市場,廠商也盡全力研發更好的產品,生物可分解的材質目前還太貴,但量產那天指日可待;而光是過去五年,美國專利局就通過了許多相關專利,例如有飽和度提示的棉條、斜切以防止滲漏的棉條、可重複使用的導管,甚至還有可以減輕經痛的震動式棉條!
比手指還小的棉條,竟然是好幾世紀以來,發明家的創意果實。但其實還有更多看不見的手,都影響著棉條的產製,不管是女性主義、性別歧視、資本主義還是真正關心女性福祉的人,都促成今日方便耐用的棉條,也改善女性的生活。
希望這些有趣故事,能讓女孩們勇敢地探索更多可能性,不管是衛生棉還是棉條,找到讓自己舒服的產品最重要!


最新評論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